健康知识丨春天吃野菜 不能“太任性”

民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:2023-03-21 16:41 【字体:
  

阳春三月,又到了挖野菜、吃野菜的好时节。天然、绿色、营养又健康,是许多市民对于野菜的看法。因此,野菜格外受到养生人群的喜爱。 但是,也有一些市民,对野菜认知不足,难以分辨哪些野菜适合自身体质,甚至不了解某些野菜的药性。疾控专家从食品营养与安全的角度,给出了食用建议。

野菜是什么

野菜是指可以作蔬菜或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的统称,广义上也包括野生食用菌类。

野菜的营养价值

食用价值

根据《中国食物成分表(第2版)》中常见栽培蔬菜和野生蔬菜的营养成分对比,野生蔬菜的膳食纤维、蛋白质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栽培蔬菜。 野生蔬菜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、维生素、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碳水化合物及食用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,尤其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为突出,较一般蔬菜高许多倍。许多野菜中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,以及一般蔬菜所没有的维生素B6、B12和维生素D、K、E。

药用价值

调查资料显示,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用植物,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功能。有的野菜含有生物碱类、黄酮类、醌、蒽类、糖苷、萜类等多种多样的有效成分,能治多种疾病。如蒲公英可用于抗炎消菌,清热解毒;马齿苋有利于血糖稳定,还具有消炎杀菌作用,有“天然抗菌素”的美称;五味子具有滋阴强壮、补中益气的功效,还能提高人的视力和听力;胡枝子可润肺清热,补肝、益肾,健脾祛湿等。

野菜的误食危害

野菜虽鲜美,但吃起来不能“太任性”,由于一些市民全凭自己的经验去采摘,并不知道哪些野菜能吃,哪些野菜不能吃,所以非常容易出现意外情况。据报道,全国各地每年因采摘误食野菜而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。而野菜中毒多数发病时间短,常可出现眩晕、呕吐、口唇麻木、浑身无力、呼吸急促等症状,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昏迷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因此,一旦进食野菜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,应迅速使用催吐法,除去未吸收的毒性物质,并及时前往医院对症治疗。

几种常见有毒野菜

毒芹,又名野芹菜、白头翁、毒人参。生长在潮湿地方,叶像芹菜叶,夏天开花。全棵有毒,花的毒性最大,吃后恶心、呕吐、手脚发冷、四肢麻痹,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员死亡。

野生地,又名猪妈妈、老头喝酒,花紫红色或有黄色,形状像唇形的芝麻花。根黄色,叶上有毛,有苦味。吃后吐、泻、头晕和昏迷。

狼毒草,又名断肠草,高0.5—1尺,根浅黄色,有甜味。叶片呈线形,花黄、白或紫色,酷似金银花。全棵有毒,根部毒性最大。吃后会呕吐、烧心、腹痛不止,严重的可造成死亡。

曲菜娘子,叶狭长较厚而硬,边有锯齿,叶子贴着地面生长,秋后抽茎,高0.5—1尺。吃了它,脸部会病变发肿。

毛茛,又名猴蒜,密被开展或贴伏的柔毛,基生叶和茎生叶具长柄。单歧聚伞花序,具少数花;花瓣数为5,亮黄色。生于水边湿地、山坡草丛中。植株高度30—70cm。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及水泡,内服可引起剧烈胃肠炎和中毒症状。

除了自身可能产生的有毒物质,很多植物还会富集毒素。一些地方的水源、土壤中因长期工业污染而含有相当多的重金属。这些毒素可能进入植物体内沉积下来,从而使其含量大大超过安全限值。由于市场上的很多野菜并非采自山野,而可能长在公路、工厂或者城市附近,这就更使这种风险大大增加。即使是在远离工业的地方,水中也可能天然含有高浓度的砷等有毒元素。

野菜的四“不”原则

为安全起见,市民们在烹饪可食用野菜前,建议先用热水煮一遍,再在清水里浸泡2个小时以上进行解毒。定期需要服用止痛药、磺胺药的患者,吃野菜应慎重,最好是提前询问医生;过敏体质、消化系统功能不全者则不宜食用野菜。

1、不采不吃“眼生菜”。部分种类的野菜表面绿油油的,光滑可爱。但不一定能食用,甚至有毒副作用。务必多加留意,不认识、不熟悉的野菜不采不吃。

2、不采不摘“路边菜”。垃圾地上、公路边的野菜不宜采,这些环境中生长的野菜很容易受到有害物质污染。

3、认真做好“处理菜”。一些野菜有微毒,食用前必须经过熬煮、浸泡等工序才能去毒。所以,一定要提前认真处理后再行食用。

4、不做不吃“过量菜”。吃野菜尝春鲜,偶尔改善口味可以,但不宜天天吃、吃过量。食用野菜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,要是吃得不合适造成负面作用,就事与愿违了。

来源:浙江学习平台 莲都区融媒体中心